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
本文摘自:中國新聞網(wǎng),作者:佚名,原題:程潛女兒憶北戴河生活:困難時期供應也不錯
北戴河,這里曾經(jīng)是中央首長們夏天休假的地方。在這個輕松的環(huán)境里,首長們得到了休息,他們的子女則在這片海灘玩耍、成長,留下美好的回憶。
如今,北戴河早已成為最普通不過的旅游景點。但是,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是北戴河的黃金時代,那片海灘是多少人美好的記憶。2014年9月,《國家人文歷史》記者采訪了程潛的女兒程丹,聽她回憶在北戴河的暑期生活。
去北戴河就像搬家
夏天到北戴河度假已經(jīng)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每年暑假,我們?nèi)胰司团艿奖贝骱拥米?個月左右,最長的一次有40多天。因此,每次到北戴河就跟搬家似的,被褥、床單、蚊帳、衣服、小板凳什么都自己帶。除了我們一家人之外,跟隨的還有秘書、司機、廚師、警衛(wèi)員,楊秘書、汪秘書、謝秘書、廚師劉哥、陳哥哥,還有北京的兩個警衛(wèi)都跟著,可謂全家搬遷。所有這些都由阿婆統(tǒng)籌,劉哥就跟阿婆算賬,跟在北京一樣。
20世紀50年代,公路交通還不發(fā)達。那時候到北戴河得坐火車,八九個鐘頭。但是,司機得把汽車開到北戴河。
北戴河的海灘,只有一部分是屬于國務院,也就是東海灘、中海灘和西海灘,再往西就是中辦的地方,毛澤東、林彪這些大領導全部住在西山,中央開會也都在西山。中央的保衛(wèi)工作很到位,未經(jīng)批準誰都上不了西山。即便批準你到西山,頂多派汽車接你到景點,游玩之后用汽車把你送回來。在中海灘和西海灘中間外交部有一塊海灘,算是外國使領館人員休假的地方,我們家后面就住著丹麥大使,常聽到外國姑娘嘰里咕嚕說外國話,也聽不懂。
國務院在北戴河的生活休養(yǎng)區(qū)與當?shù)厥忻窕靖艚^。在海灘上,你可以遠遠地望到山上種紅薯的農(nóng)民。北戴河的市民不能到這邊海灘上來,因此海灘上總是那么幾家人。
鄰居們級別差不多
國務院的海灘邊,有好多小別墅,就是國務院宿舍,按照級別和家庭人口多少進行分配。住進國務院安排的海邊別墅,周圍的鄰居肯定是地位相近的家庭。因為,級別越高的人,被安排在更靠近海邊的地方住。能被國務院分配小別墅的,起碼是正部級以上的官員,或享受正部級待遇的人。比如,沈鈞儒的兒子沈叔羊就是我們的鄰居之一。
聽姐姐們說,最開始我們家被安排在東海灘。在東海灘時,下面是何香凝家、賀龍家,上面是沈鈞儒家。附近好像還有幾個元帥、大將家,只是走動少些,不記得了。
只要在海灘散步,就能見到這些領導人。我們在海灘上玩的時候,陳毅、賀龍、蕭勁光,這些元帥、大將還能偶然碰上,記得陳毅夫人張茜帶著女兒過來找廖承志玩。她的汽車在海灘上轉(zhuǎn),我們就過去打招呼。
1959年,李濟深去世。我們一家人就住進他原來的別墅,搬到中海灘。這時的鄰居就變成了新疆的包爾漢、民主人士史良、張治中,鐵道部部長滕代遠,海軍司令蕭勁光,還有幾個上將,李濤、傅鐘等人。海灘上能碰上很多文藝工作者。比如,老舍的夫人胡絜青、寫《林海雪原》的曲波等,他們的待遇稍差一點,我們的別墅距離海邊很近,他們在山上的公寓住。